新闻资讯
明朝内阁首辅徐阶?明朝内阁大臣
有明一代,二百七十六年,名臣将相辈出,但有一个人最为奇特,在公,它可以算是明朝最有作为的大臣,在私,他却是最贪吃好色的大臣。他就是明朝第一首辅——张居正。
张居正(1525年一1582年),字叔大,少名白圭,号太岳,湖广江陵(今属湖北)人,人称张江陵。张居正是在徐阶斗倒严嵩后上台的,那时候已经是十六世纪末期了,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。张居正上台后励精图治,整饬朝纲。他重用李成梁镇守辽东,又提拔戚继光消灭倭寇;还在在经济上推行了一条鞭法,厘丈全国土地,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。
但在私德上,张居正却没有那么在乎了。他曾花费巨资定做了三十二人抬大轿,轿子精美绝伦,有书房、客厅、卧室,甚至还有能做饭的有厨房,轿子里还有书童侍女随身伺候着,极尽奢侈之能事,且一路招摇,张居正曾一路从北京坐这个轿子回到老家湖北江陵,然后在坐回来。
平时吃饭,一餐百菜,尚嫌“无下着处”。吃多了,花样也就多了,张居正还独创了一道在中华食谱上都查不出来的名菜,叫做“鸡舌羹”。鸡舌并非凤髓龙脑,倒不难求,但是要做一碗“鸡舌羹”,那得需要多少鸡舌头才能烧制的出来?
相比于好美食好享受,他更喜欢的是女色。张居正有记录的大小老婆,就有七位之多,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、侍女。
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不减,为了储存足够多的雄性荷尔蒙,张居正经常要吃一些能够壮阳的东西。食、色、性三者,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。兵部尚书谭纶曾把房中术传授给张居正,抗倭名将戚继光则用重金,购买称为“千金姬”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。
戚继光在镇守登州的时候,专门指派附近渔民到黄海捕获一种名为“腽肭兽”,俗称“海狗”,取其睾部,定期送往北京,给他的顶头上司张居正煲汤喝,同时他还大量使用“丹药”。
据明代文人王世贞的记载,张居正喝了这种汤以后,奇热攻心,阳亢无比,虽数九寒天,头顶出火,导致头发脱落,热火烧身上炎至头,冰雪天时也不能戴帽子。
如此下去,张居正的身体很快垮了,最后病得一截大肠脱肛,流血不止,痛苦不堪,仅仅五十八岁便一命呜呼了。王世贞在《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》中称,张首辅之死实死于服药过度,药性太过燥烈,又服用寒剂下火,导致发病身亡
明朝农民为什么起义?明朝被什么起义推翻了
宋朝和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由汉族建立的正统王朝,不仅如此,明朝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看做是宋朝的延续。因为元末红巾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就是大宋,而韩山童也打的是宋徽宗八世孙的名义反元复宋的。
韩山童战死后,他的儿子韩林儿又被拥戴为小明王,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是小明王的部下。或许正是冥冥之中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,明朝和宋朝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。
这两个朝代都曾遭遇外部军事力量的持续攻击,不同的是,明朝无论是对待清军还是从海上来的葡萄牙舰队,都表现出死战到底的姿态。相比之下,宋朝就软弱的多了,经常屈膝求和,连宋徽宗本人都做了金人奴隶。
可奇怪的是,彪悍的明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搞垮,反倒是软弱的宋朝轻松搞定了所有的农民起义,要不是蒙古这个BUG无解,宋朝国祚会更长,为何两者差距会这么大呢?
也许有朋友会说了,那是因为明朝长期两线作战,既要抗击关外的清军,还得面对中原的李自成、张献忠。其实不对,宋朝也是长期双线作战,甚至还出现过三线作战的情况。
宋朝刚开国就发生了李顺、王小波起义,这在历朝历代都很少见的。后来又陆续发生方腊起义、史斌、钟相、杨幺起义,可以说宋朝农民起义的次数可是比明朝多多了,除了要平定内部起义,宋朝的北方还有辽、金、夏、蒙古等政权,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明朝正是在长期双线作战中被拖垮了,别说是崇祯,换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,面对明末那个死局,一样得亡国。但宋朝却很神奇,在同样的情况下不仅搞定了所有的农民起义,而且还成功熬死了辽、金、夏这三个强敌,秘诀在哪里呢?
秘诀1:钱
这里可不是说宋朝比明朝有钱,而是说宋朝来钱的方式很特别:商业。明朝没商业吗?也有,但不像宋朝那么奇葩。因为历朝历代都讲究重农抑商,是严格禁止土地兼并的,就是怕农民没了土地,收不上税。
宋朝奇葩之处就在于它居然支持土地买卖,按说农民没了土地不是更容易造反吗?恰恰相反,正因为土地不是唯一依靠,所以反而没那么多人造反(大不了卖炊饼去)。
李自成当年被孙传庭打的只剩18个人,却能短时间能再次聚集起几十万人,为什么?没活路了呗。宋朝就不同了,朝廷大军一出,跟着方腊起哄的人就一哄而散,该干嘛干嘛去了。
秘诀2:兵
封建王朝中,军队人数最多的就是明朝了,朱元璋在位时高达300多万,但这些兵都是军户,就是说你家是当兵的,世代都当兵。前期还有效果,可是到了末期,别说打仗了,连人都凑不齐了。
那么兵力排第二的是哪个朝代呢?很多人恐怕都猜不到,居然是宋朝。宋仁宗时,宋朝兵力高达120万,要知道,宋朝连大一统王朝都不是。
宋朝的兵怎么来的呢?买来的,没错,真的是买来的。宋朝实行募兵制,遇到天灾人祸,朝廷就去灾区征兵,这样那些遇遭灾的、失去土地的百姓,纷纷参军赚粮饷,谁还冒险去造反。